高校实验室的“金疙瘩”如何变现?郫都这个“超级联络员”给出答案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赛道上

高校的“金点子”

如何跨越实验室与市场间的鸿沟?

在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筹)内,一座特殊的创新桥梁正在架设——郫都区高校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用“1+3”服务组合拳,破解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这里既是穿针引线的“科技翻译官”,又是助推产业升级的“创新引擎”,让沉睡的专利“活”起来,让企业的需求“接”得上。

痛点突围

破解实验室与市场的“语言壁垒”

走进郫都区高校成果转化中心,电子屏跳动着高校与企业的供需匹配数据,宛如一个科技版的“智能婚恋系统”,精准撮合着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

高校实验室的“金疙瘩”如何变现?郫都这个“超级联络员”给出答案插图

“高校的实验室里藏着很多‘金疙瘩’,但教授们往往专注于技术突破,对市场需求了解有限;而企业虽然急需技术创新,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菁弘集团产业园招商运营负责人刘忠宇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我们就是要做这个‘科技翻译官’,既懂学术语言,又通商业密码。”

面对高校专利转化率不足10%的困境,该中心创新构建了“1+3”全链条服务体系。其中,概念验证中心作为核心引擎,专门攻克“从0到1”的转化难题。在这里,科研机构可经过“原理验证——技术验证——商业验证——样机试制”的全流程打磨,最终蜕变为可触摸的产品原型。

高校实验室的“金疙瘩”如何变现?郫都这个“超级联络员”给出答案插图1

围绕这个核心,三大专业服务站各司其职:知识产权服务站像一位尽职的“专利管家”,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科技企业服务站如同精准的“需求雷达”,提供精准对接服务;智汇蓉城工作站则像一位“资源调度师”,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这套组合拳形成了完整的“验证——保护——孵化——落地”闭环,让创新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运营密码

“国家队”+“市场派”的化学反应

打通“语言壁垒”只是第一步,要让创新真正落地,还需要创新的运营机制。据了解,该中心由郫都区科技局牵头、国有平台菁弘集团承办,却引入了市场化“外脑”——西部知名硬科技孵化平台“蜂鸟智造”,形成“国有平台引导+专业化市场运作”的特色模式。既保障了政策导向的精准性,又确保了服务贴近市场需求。

高校实验室的“金疙瘩”如何变现?郫都这个“超级联络员”给出答案插图2

这支“联合舰队”展现出不俗实力:蜂鸟智造凭借其专业的技术经纪人团队,已成功孵化多个创新项目。其中与四川大学联合研发的“呼吸式捕蚊机”,曾以99.99%的诱捕率服务成都大运会,成为创新转化的标杆之作。

“我们就像科技成果的‘助产士’。”蜂鸟智造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这里,平均每周会导入近10个来自省内外的新项目。平台自启动运营以来,已与全国50余所高校合作,累计服务全国500多个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助力300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品化。

高校实验室的“金疙瘩”如何变现?郫都这个“超级联络员”给出答案插图3

“这种创新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双轨并行’。”刘忠宇解释,早期项目享受政府补贴,成熟项目按市场分成,既“扶上马”又“送一程”,确保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明确

力争3年内推动100项高校成果落地

中心自今年5月底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运营以来,已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虽然目前尚处“播种期”,但发展路径已然清晰:通过技术翻译打通概念验证,以需求牵引促进专利培育,最终构建“高校有成果、企业有需求、服务有链条”的良性生态。

高校实验室的“金疙瘩”如何变现?郫都这个“超级联络员”给出答案插图4

“我们正在系统梳理转化需求,力争3年内推动100项高校成果在郫都落地。”刘忠宇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校创新成果“破茧成蝶”的孵化场,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郫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高地。

随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郫都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迈入新阶段,将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打造具有郫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标杆。

-END-

图文丨邓虹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

成都全城再生资源回收,详情咨询电话:18782191329。欢迎垂询。https://www.ronh.cn/10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782191329

电话咨询获取优惠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