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成都市郫都区友爱社区养老服务站内,一幕温暖场景正在上演。郫都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李卓点开手机上的“民政通”小程序,耐心录入一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身份信息。点击“提交”后不久,一张养老服务电子消费券便成功发放至老人账户。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消费券模式首次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成都市郫都区迅速行动,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让失能老人家庭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
郫都实践
上门指导+机构统办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此次政策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明确自2025年7月起,在成都等七地试点向中度、重度及完全失能老年人发放电子消费券,用于抵扣养老服务费用。据李卓介绍,补贴对象需经统一评估认定失能等级,但已享受特困救助或专项福利的老年人不纳入范围。政策覆盖居家上门、社区日托、短期及长期机构入住四大场景,消费券可直接抵扣40%的服务费用,单月最高补贴额度达800元。
“过去,许多家庭因照护失能老人被迫‘一人辞职、全家返贫’,现在补贴覆盖了从居家到机构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减轻了经济和心理双重负担。”李卓指出,政策设计兼顾公平与效率,电子消费券通过“民政通”平台按月发放,有效期1个月,确保资金精准用于照护服务。
针对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或者不方便申请的情况,郫都区采用“上门指导+机构统办”服务模式,确保政策红利不因技术门槛而折损。在区内一家养老机构,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申请流程:通过“民政通”小程序输入老人身份信息,系统自动关联失能评估结果,5分钟内即可完成申请。审核通过后,电子消费券实时到账,老人或家属在消费时即可直接进行核销。
在民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短短30分钟,养老机构负责人便顺利为5名入住机构的失能老人成功领取补贴。“操作很简便,接下来,我们会按照流程为需要帮助申请的入住失能老人统一领取补贴。”该负责人说道。
服务升级
不限户籍+全域覆盖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本次补贴精准聚焦经过统一评估认定为中度、重度及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目前,郫都区已进行能力评估中度、重度及完全失能老人有1200人左右,均已纳入‘民政通’数据库。”李卓进一步说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补贴政策打破了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无论户籍所在地,只要纳入了“民政通”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在郫都区均可享受养老服务项目的补贴优惠。
目前,郫都区已有15家养老机构通过补贴审核。老年人及家属可通过“民政通”平台实时查询机构信息、服务项目及消费券,实现“一键导航、透明消费”。
政策设计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拉动,项目既推动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又通过补贴撬动养老消费市场。预估政策在郫都区实施后,当地养老机构入住率将提升10%,同时带动护理员招聘需求增长。
精准补贴
对象清晰+力度实在
真金白银“破局”照护难题
政策落地,群众反响热烈。
友爱社区养老服务站负责人张建感受深切:“我们院里有20多位中度以上失能老人,年龄大,家庭负担重。现在每人每月最多能省下800元,实实在在减轻了子女的压力,这真是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好政策!”
市民周先生家中有一位重度失能老人,他则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请护工一天就要几百元,经济压力特别大。现在购买一项价格为1000元的居家上门服务,使用消费券后只需自付600元,肩上担子轻多了。”
一张小小的消费券,背后是政府兜底保障的坚定决心。郫都区推动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的落地生根,正是政策温度与执行精度的生动体现。从精准识别到数字赋能,从主动代办到真金白银的减负实效,一条关心关爱最需要帮助人群的“温暖通道”已然畅通。
-END-
图文丨雷茜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