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如约而至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
正是郫都医者日常的生动注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郫都医者风采
一袭白衣,是救死扶伤的铠甲
一双巧手,托举着生命的重量
他们在诊室里倾听疾苦
在理疗床前传递暖意
在社区街巷守护朝夕
——不是超人
却以凡人之躯
用专业与坚守驱散病痛的阴霾
呼吸健康的守护者
廖莉
区中医医院
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清晨,在区中医医院呼吸科诊室,廖莉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俯身为一位老年患者听诊,轻声询问:“大爷,昨晚咳嗽好些了吗?”这样温馨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2007年,廖莉来到该院,先后在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岗位历练。2023年,她接过呼吸科管理重担时,面临的是设备短缺、人才匮乏等困境。面对挑战,她选择迎难而上。白天接诊患者,夜晚查阅资料,周末外出进修。在她的带领下,科室逐步开展了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无创通气等技术。如今,该科不仅建立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更在慢病管理和呼吸康复领域形成特色,让许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治疗。
“治病更要治心”是廖莉始终坚守的理念。她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化解患者的困惑:“肺就像气球,吹久了弹性会变差,我们要学会省着用。”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知识,她牵头开设“呼吸健康课堂”,手把手教患者使用吸入装置、识别病情变化。
患者老张是一位慢阻肺患者,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以前觉得喘不上气就没救了,是廖主任让我知道,规范治疗就能过好生活。”如今,老张不仅病情稳定,还成了病友群里的“健康宣传员”。
即便身为科室主任,她仍坚持每周出诊、查房,书写重点患者的病情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病人看病不容易,我得对他们负责。”在她的带动下,呼吸科连续多年获评该院“先进科室”。身为共产党员,她始终以先锋模范标准要求自己,将爱国主义与廉洁自律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
如今,该院呼吸科已成县域诊疗“金字招牌”,但廖莉的脚步从未停歇。她正带领团队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肺纤维化等疑难病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乡镇。“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自由呼吸”,这句朴素的信念,正是她扎根基层、守护生命呼吸的最好注脚。
乡镇卫生院的“理疗达人”
张维
友爱镇卫生院
住院部医师
在友爱镇卫生院住院部理疗室,每天都能看到张维忙碌的身影。这位年轻医师总是提前到岗,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位患者——他的细致与专业,早已被患者记在心里。
“张医生,我的腰好多了!”正在做理疗的代大姐兴奋地向他报喜。一年前,她在家人搀扶下艰难走进理疗室:患神经根型腰椎病已一年多,腰部疼痛难忍、行动不便,辗转多家医院尝试多种治疗,病情却反复复发。“当时真的快要绝望了。”代大姐回忆道。
张维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后,为她制定了针灸配合中药调理的治疗方案。期间,他不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更细心指导日常注意事项:从坐姿、睡姿的调整,到饮食、运动的宜忌,事无巨细一一叮嘱。两周后,代大姐的疼痛明显减轻,行动也灵活了许多。
“张医生不仅医术好,人还特别和善,真是我的救星!”代大姐特意送来锦旗表达感激。面对赞誉,张维只是腼腆地笑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您身体好转,我就放心了。”
在张维的患者中,周大姐也是他的“铁杆粉丝”。长期受腰背疼痛和类风湿关节炎困扰的她,在张维的精心治疗下,关节肿胀和僵硬明显好转。“张医生治疗时特别认真,每次都会询问我的感受,及时调整方案。”
深知作为基层医生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张维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常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努力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患者把健康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这是张维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扎根基层、守护患者健康的初心。
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刘飞
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团队
“刘医生,我妈妈今天血压有点高,您能来看看吗?”深夜十一点,家庭医生刘飞的电话响起。电话那头,是金仪社区一对高龄夫妇的女儿。老两口都患有高血压,婆婆还伴有老年痴呆,平时主要由女儿照顾。
这样的深夜来电,对刘飞来说已是常事。作为社区家庭医生,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这支由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刘飞、公卫人员和护理人员组成的3人团队,肩负着金仪社区1548位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重任,其中包括481名高血压患者、169名糖尿病患者、688名65岁以上老年人、30名失能老人和57名残疾人。
去年寒冬的一个清晨,刘飞接到紧急电话:婆婆出现言语不清、舌体僵硬等症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刘飞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中风前兆。她迅速通过郫都区“一中心四联盟”平台绿色转诊通道,将老人转诊至区人民医院,因救治及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出院后,婆婆右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刘飞联合中医理疗科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针灸改善神经功能,推拿缓解肌肉萎缩,中药调理气血运行,配合心理疏导。经过系统治疗,如今婆婆已经能够生活自理。“刘医生团队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老人的女儿感激地说。
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师,刘飞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度融入健康管理。她通过细致的面色、舌象、脉象观察,结合生活习惯问询,为居民精准辨识体质类型,量身定制健康方案。团队定期在社区开展中医养生讲座,根据季节变化传授养生知识;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监测生命体征,进行中医康复治疗。
“看到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刘飞说。这支家庭医生团队用专业和爱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真正成了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END-
记者丨邓虹
海报丨马尧伟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