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

8月19日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如约而至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

正是郫都医者日常的生动注脚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2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3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4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5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6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7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8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9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0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1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2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3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4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郫都医者风采


一袭白衣,是救死扶伤的铠甲

一双巧手,托举着生命的重量

他们在诊室里倾听疾苦

在理疗床前传递暖意

在社区街巷守护朝夕

——不是超人

却以凡人之躯

用专业与坚守驱散病痛的阴霾

呼吸健康的守护者

廖莉

区中医医院

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清晨,在区中医医院呼吸科诊室,廖莉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俯身为一位老年患者听诊,轻声询问:“大爷,昨晚咳嗽好些了吗?”这样温馨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6

2007年,廖莉来到该院,先后在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岗位历练。2023年,她接过呼吸科管理重担时,面临的是设备短缺、人才匮乏等困境。面对挑战,她选择迎难而上。白天接诊患者,夜晚查阅资料,周末外出进修。在她的带领下,科室逐步开展了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无创通气等技术。如今,该科不仅建立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更在慢病管理和呼吸康复领域形成特色,让许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治疗。

“治病更要治心”是廖莉始终坚守的理念。她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化解患者的困惑:“肺就像气球,吹久了弹性会变差,我们要学会省着用。”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知识,她牵头开设“呼吸健康课堂”,手把手教患者使用吸入装置、识别病情变化。

患者老张是一位慢阻肺患者,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以前觉得喘不上气就没救了,是廖主任让我知道,规范治疗就能过好生活。”如今,老张不仅病情稳定,还成了病友群里的“健康宣传员”。

即便身为科室主任,她仍坚持每周出诊、查房,书写重点患者的病情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病人看病不容易,我得对他们负责。”在她的带动下,呼吸科连续多年获评该院“先进科室”。身为共产党员,她始终以先锋模范标准要求自己,将爱国主义与廉洁自律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

如今,该院呼吸科已成县域诊疗“金字招牌”,但廖莉的脚步从未停歇。她正带领团队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肺纤维化等疑难病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乡镇。“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自由呼吸”,这句朴素的信念,正是她扎根基层、守护生命呼吸的最好注脚。

乡镇卫生院的“理疗达人”

张维

友爱镇卫生院

住院部医师

在友爱镇卫生院住院部理疗室,每天都能看到张维忙碌的身影。这位年轻医师总是提前到岗,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位患者——他的细致与专业,早已被患者记在心里。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7

“张医生,我的腰好多了!”正在做理疗的代大姐兴奋地向他报喜。一年前,她在家人搀扶下艰难走进理疗室:患神经根型腰椎病已一年多,腰部疼痛难忍、行动不便,辗转多家医院尝试多种治疗,病情却反复复发。“当时真的快要绝望了。”代大姐回忆道。

张维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后,为她制定了针灸配合中药调理的治疗方案。期间,他不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更细心指导日常注意事项:从坐姿、睡姿的调整,到饮食、运动的宜忌,事无巨细一一叮嘱。两周后,代大姐的疼痛明显减轻,行动也灵活了许多。

“张医生不仅医术好,人还特别和善,真是我的救星!”代大姐特意送来锦旗表达感激。面对赞誉,张维只是腼腆地笑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您身体好转,我就放心了。”

在张维的患者中,周大姐也是他的“铁杆粉丝”。长期受腰背疼痛和类风湿关节炎困扰的她,在张维的精心治疗下,关节肿胀和僵硬明显好转。“张医生治疗时特别认真,每次都会询问我的感受,及时调整方案。”

深知作为基层医生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张维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常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努力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患者把健康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这是张维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扎根基层、守护患者健康的初心。

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刘飞

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团队

“刘医生,我妈妈今天血压有点高,您能来看看吗?”深夜十一点,家庭医生刘飞的电话响起。电话那头,是金仪社区一对高龄夫妇的女儿。老两口都患有高血压,婆婆还伴有老年痴呆,平时主要由女儿照顾。

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医者仁心 感恩“医”路有你插图18

这样的深夜来电,对刘飞来说已是常事。作为社区家庭医生,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这支由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刘飞、公卫人员和护理人员组成的3人团队,肩负着金仪社区1548位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重任,其中包括481名高血压患者、169名糖尿病患者、688名65岁以上老年人、30名失能老人和57名残疾人。

去年寒冬的一个清晨,刘飞接到紧急电话:婆婆出现言语不清、舌体僵硬等症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刘飞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中风前兆。她迅速通过郫都区“一中心四联盟”平台绿色转诊通道,将老人转诊至区人民医院,因救治及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出院后,婆婆右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刘飞联合中医理疗科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针灸改善神经功能,推拿缓解肌肉萎缩,中药调理气血运行,配合心理疏导。经过系统治疗,如今婆婆已经能够生活自理。“刘医生团队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老人的女儿感激地说。

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师,刘飞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度融入健康管理。她通过细致的面色、舌象、脉象观察,结合生活习惯问询,为居民精准辨识体质类型,量身定制健康方案。团队定期在社区开展中医养生讲座,根据季节变化传授养生知识;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监测生命体征,进行中医康复治疗。

“看到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刘飞说。这支家庭医生团队用专业和爱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真正成了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END-

记者丨邓虹

海报丨马尧伟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

成都全城再生资源回收,详情咨询电话:18782191329。欢迎垂询。https://www.ronh.cn/234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782191329

电话咨询获取优惠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