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9日,央视一套热门节目《山水间的家》栏目组走进郫都区广福村,主持人撒贝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演员邢菲组成“山水小分队”,沉浸式探访这座“韭菜名村”。
从油子河绿道旁绿意盎然的韭菜田,到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种植—加工—销售”完整韭菜产业链,再到“韭菜拿铁”、非遗体验、主题民宿等文旅新业态,“山水小分队”一路感受广福村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与文化之韵。
节目录制过程中撒贝宁金句频出:“在广福村,我看啥都像韭菜”的幽默调侃与“广福村的‘韭韭为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韭菜一茬一茬地割,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广福村也像韭菜一样充满勃勃生机”的深切感悟,生动勾勒出广福村以“韭菜精神”为内核串联生态、产业、文旅,展现乡村振兴答卷的鲜活实践,让这座村庄的振兴故事走进全国观众视野。
生态打底
韭菜绘就宜居画卷
“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空气里都弥漫着韭菜的清香。”一踏入广福村,“山水小分队”便被眼前的景致打动。
初秋时节,广福村的韭菜地依旧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韭菜如绿色的波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青山如黛,油子河蜿蜒流淌,与白墙黛瓦的农舍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村在绿中、房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这种生态之美,源于广福村生态资源禀赋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精心呵护。近年来,广福村依托川西林盘资源,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串联全村的生态绿道系统。油子河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水清岸绿的美景重现,为村庄增添了灵动气息。村道两旁的景观绿化带与韭菜花田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
在节目录制中,“山水小分队”沿油子河绿道漫步至韭香苑,沿途欣赏韭菜花田景观,感受“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惬意。他们走进村民家中,体验传统院落生活,品尝地道的韭菜美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意境。
广福村党总支书记汪生富介绍,村里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如今的广福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韭菜之乡,更是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筑基
“小韭菜”撑起大产业
行走在韭菜田间,村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刚进广福村时,我看啥都像韭菜。”面对广福村的丰收景象,撒贝宁的“韭菜滤镜”引发全场欢笑。“但后来我才发现这不是错觉。”他感慨道,“广福村家家户户漂亮的小洋楼、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都是一垄垄韭菜换来的!”
“广福村种植韭菜(黄)面积已达到1000余亩,其中连片种植韭菜(黄)达600亩,全村韭菜(黄)年产值1200万元,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汪生富表示,广福村还引入润禾家园研发韭菜酒、韭黄面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年产值2000万元,并配套冷链仓储、韭黄干撕中心,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今年3月,村里还与知名生鲜平台谊品生鲜合作,围绕韭菜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环节,打造集“智慧农业、质量追溯、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探索“订单农业+社区零售”新模式,延伸“韭文化”产业链。
不仅如此,广福村还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推动韭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农用地向优秀的经营主体集中,培育本土“营销大户+企业+种植农户”,成立韭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安全韭菜标准化种植基地,构建了集生产、加工、冷链、仓储、质保、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韭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科技化、品牌化的发展。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山水小分队”不仅体验了韭菜收割、干撕韭黄、分装打包等全过程,亲身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还走访了韭菜主题餐馆、民宿等新业态,了解广福村如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让“小韭菜”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引擎”。
文化铸魂
“韭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两天的时光,从田间地头的匠心劳作到产业链的延伸创新,从林盘绿道的生态美学到文化活动的民俗狂欢,“山水小分队”深刻感受到一根韭菜,串联起产业兴旺的“金链条”,勾勒出生态宜居的“绿画卷”,更激活了文化传承的“活基因”。
“广福村的‘韭韭为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代代广福人共同的努力。直到今天,广福村也没有停下脚步,仍然还在不停地创造,不停地在这条道路上开拓,期待有更多的空间。”撒贝宁在节目录制最后分享的这番话,道破了广福村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把“当家产业”升华为承载乡村文化的独特符号。
以文化为魂的产业创新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走进“三农记咖啡”,一杯“韭菜拿铁”让人眼前一亮,咖啡的醇厚中带着淡淡的韭香,新奇的口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我们就是要把‘韭菜’玩出新花样,让传统农产品跟上现代消费潮流。”咖啡店老板尹航是乡村创业的年轻人,他的想法正是广福村产业创新的缩影——探索研学、民宿等新兴消费业态,将“韭文化”贯穿乡村发展的每一步。
“这几年,我们探索实践了集建入市、租赁共享、作价入股、独资投建、集权扩产5大土地经营模式,盘活了全村5个闲置院落资源;以韭菜产业为核心,打造兰妈鸡肉、韭香人家等特色农家乐、韭小二主题民宿和果趣采摘园。”汪生富介绍,村里还依托油子河自然风光推出油子部落玩水项目,融合休闲、娱乐、体验等功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如今,韭菜美食体验、韭文化民宿、农耕研学等服务业态,让广福村“韭香”的名气越来越大,不断吸引周边的游客来品尝、游玩、了解“韭文化”。
这个以韭菜闻名的村庄,正以昂扬的姿态描绘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让“小韭菜”真正撑起了“大振兴”。
【记者手记】
从“看啥都像韭菜”的幽默,到“一代一代种出来”的深情,广福村用最质朴的农耕智慧诠释着乡村振兴的真谛——当韭菜的清香飘满川西林盘,当村民的笑脸映照在丰收田野上,这片土地正完成着从传统耕作到文旅融合的华丽转身。小韭菜如何长成大产业?广福村的答案藏在每一寸被精心耕耘的土壤里,写进每一条延伸的产业链中,更化作那杯“韭菜拿铁”里跃动的生机。当传统农业遇见现代创意,当生态美学碰撞产业思维,这里正在书写新时代“三农”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乡村振兴的密码,从来不在别处,就在这方土地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中。
-END-
记者丨郭芯屹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