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东北与渝北的交界处,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用文明作基石,以交通为纽带,正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动人篇章。今天,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广安华蓥,看看这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让“通路”变成“通心”,实现增智又增效!
百年古桥成“网红”,200人齐聚桥上搞事情
7月14日,“文明提质・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华蓥,第一站就锁定了五星桥。这座横跨四川华蓥市庆华镇与重庆合川区双槐镇的古桥,可不一般!它始建于清道光七年,算下来已有近200年历史。别看它老,用处可大了。以前是川东地区人们去合川、下重庆的必经之路,如今更是两岸居民往来的“捷径”。当地庆华镇的宣传委员李启军说,有了这座桥,两岸居民能少走20多公里,赶集、串门都方便得很。更有意思的是,这座桥还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风水宝地”。
这不,一场“桥见槐庆・惠及万家”的“三下乡”活动正在桥上热闹开展,200多位两岸居民赶来参加。三河村村民贺明全笑着说:“这样的活动每月都有,政策解读、知识科普、反诈宣传,形式接地气,我们都爱来!”从物资交流到文化交融,五星桥早已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拉近了川渝百姓的心,让行政藩篱在往来中渐渐消散,留下的是满满的文明印记。
川渝首个!这个综合体藏着“8+5+6”的秘密
作为川渝首个跨行政区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华蓥市区的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配置”相当亮眼!8大功能区一应俱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红岩剧场、融媒体中心,简直是文化体育的“一站式体验地”。这里常态开展5项文明实践活动: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持续深入移风易俗,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更贴心的是,这里还打造了6大实践圈:理论圈、榜样圈、文体圈、关爱圈、思政圈、乡情圈。道德模范樊芸工作室就是“关爱圈”的代表,今年以来,针对老人、少年开展了义剪、助学等活动。樊芸说:“工作室就像个大家庭,以后还要和其他区县的工作室合作,搞更多跨区域活动。”
居家妇女变身“巧手达人”,每月增收2000+
在综合体里,还有个特别受欢迎的地方——“幺妹巧手工作坊”,这里专为居家妇女提供学习和就业的机会,教大家钩织毛线文创产品。毛线花束活灵活现,还融入了本土文化元素,特别精致。居民刘志玲说,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每月能帮大家增收约2000元。既能顾家,又能赚钱,这样的文明实践,谁能不爱?
从百年古桥的“双向奔赴”,到跨区域综合体的“多元服务”,华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提质・实践增效”的真谛。在这里,通路更通心,增智又增效,川渝携手,共赴美好未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