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品质提升,现代饮食结构悄然改变。奶茶、咖啡等时尚饮品在带来愉悦的同时,也潜藏血糖失衡风险。
高血糖及其引发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议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条实用的血糖护理小妙招!
”
01
血糖是什么?
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它是人体核心的能量来源,如同汽车需要燃油,大脑、心脏等器官都依赖血糖维持运转。
血糖并非越高或越低越好,其正常范围有明确标准:
空腹血糖:4.4—6.1mmol/L之间
餐后两小时血糖:<7.8 mmol/L
空腹血糖:≥7.0mmoI/L或随机血糖:≥11.1mmoI/L属于血糖增高。
建议:血糖水平高的患者积极配合内分泌科医生定期检查血糖,以及早发现疾病并及早干预。
02
高血糖的早期信号
别忽视“三多一少”
生活中血糖升高很常见,但许多人因忽视症状而延误干预。高血糖的典型前期表现是“三多一少”:
多饮:莫名口渴,频繁饮水
多食:饥饿感增强,进食量增加
多尿:排尿次数增多,夜尿频繁
体重减少:未刻意减肥,体重却明显下降
此外,乏力、皮肤瘙痒和视物不清等症状也可能是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检测血糖,早发现早干预!
03
科学控糖:
预防与治疗双管齐下
①饮食调整:优选低升糖食物
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含糖饮料),替换为全谷物(燕麦、糙米)、杂豆类和新鲜蔬菜;控制每日总热量,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避免单次进食过量导致血糖骤升。
②规律运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慢跑。运动能加速血糖转化为能量,改善胰岛素效能,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③作息与心态:稳定代谢的基石
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熬夜会扰乱激素分泌,加剧胰岛素抵抗;通过冥想、深呼吸或散步缓解压力,长期紧张会直接推高血糖水平。
若已确诊为高血糖或糖尿病,则须遵医嘱治疗,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是使用胰岛素时不能自行增减药量;
同时应该注意控制血糖,在家中最好能够备一个血糖仪,在每周空腹或是餐后2小时测2~4次,做好记录,每次复查时带给医生看,让医生掌握自己的情况,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可以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陪家人散步,还可以多与朋友聊天。
血糖管理是长期系统工程,需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等多维度建立习惯。掌握科学方法,让血糖稳稳“运行”在健康轨道上。
来源 健康郫都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