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郫都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
进一步夯实了“天府粮仓”根基
走进安德街道泉水村,上千亩水稻长势喜人,稻浪在微风中起伏。
这片充满生机的沃野,正是郫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动写照。田块划分规整有序,田间道路纵横交错,清澈渠水潺潺流淌,一幅“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
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农田建设科科长张元泽介绍:
这是2024年郫都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安德片区,我们首先对它的田形进行局部调整,让田块更适配机械化作业;其次对沟渠开展整体改造升级,完善灌溉与排水功能;最后修整田间道路,确保农机通行顺畅。经过改造,这里实现了“宜机作业、能灌能排”,农田的生产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高标准农田拥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郫都区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十分支持。
郫都区心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昌维指着棋田村一片300亩的农田说:
经过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这片高标准农田为我们粮食高产稳产打下了基础。我脚下这条2.5-2.8米宽的路是去年修的,以前收粮需要小四轮开到地里面,才能把粮运出来,现在4.2米的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边运粮,效率大大提高。
该合作社在郫都区共种植水稻2200亩,目前已完成1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粮田标准。
罗昌维总结了高标准农田带来的三大好处:
一是解决了“靠天吃饭”问题,增强了抗旱排涝的能力,保障了农作物稳定生长;二是集中连片的田块便于农业机械作业,降低耕种成本;三是利于开展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让我们种植户更方便地参与订单农业、合作经营等新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郫都区始终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聚焦旱涝保收、抗灾减灾、产能提升等要求,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为覆盖更多待改造区域,郫都区还出台“先建后补”政策,鼓励种植大户与合作社积极参与。
“对于当年暂不符合纳入高标准农田的修建区域,我们允许合作社或农户自行申报建设,待项目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给予资金补贴。”张元泽解释,这一政策打破了建设范围限制,充分调动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近年来,郫都区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关键举措,通过田、渠、路综合开发,持续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粗放向现代集约转型。
展望未来,张元泽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筛选符合条件的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扩大建设规模,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打造“天府粮仓”奠定坚实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郫都力量。
-END-
记者丨赖骏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