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成都影视城“拍在成都”实景片场格外热闹——“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发布会在此举行,标志着成都在整合影视资源、服务影视创作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同日,“拍在成都”实景片场二期同步亮相,这座占地1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实景基地,进一步夯实了郫都作为“西部影视时尚之都”的硬件基础。
从线上平台到线下片场,郫都正以“全域服务”思维,为影视产业打造高效、便捷、多元的创作土壤。
“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破局
四大核心服务 覆盖影视创作全流程
“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并非单一信息通道,而是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郫都区委宣传部牵头、成都影视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视城公司)开发运营的综合性影视服务枢纽。其核心在于以“全流程保障”为目标,整合成都影视资源,构建了场景、人才、剧务、政务四大核心服务板块,从拍摄筹备到后期落地,为剧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场景服务上,该平台堪称成都影视“取景百科全书”。不仅整合了300余个特色拍摄点位,涵盖自然风光、城市地标、老街古镇,还能协调雪山湖泊、机场车站等稀缺资源。更集结了全成都超10万平米的专业影棚资源,包括12座高科技摄影棚,其中1座为电影级虚拟影棚,另有1座动作捕捉棚与1万平米的实景片场,足以满足电影、电视剧、广告、微短剧等不同项目的拍摄需求。
人才服务则聚焦“供需精准匹配”。该平台“演员之家”板块已收录上千名本地群演,通过成都影视城群演公会可快速筛选“都市白领”“川剧艺人”等特色角色。“影视服务”板块则集结了摄录演、采编播、服化道、音美造等全链条专业人才,并与川内影视专业院校合作定向输送新鲜血液,解决剧组“找人参演难、找团队创作难”的痛点。
剧务服务从“后勤保障”切入,提供智能化配套。通过“平台收集+企业上传”模式,整合了“影视酒店”“美食地图”“影视车辆”“剧组保险”“协拍定制”等资源,支持剧组酒店折扣预订、快餐在线下单、车辆调度、服化道具器材租赁,甚至覆盖宣传发行、后期制作等环节,让剧组无需分散对接多方资源,大幅提升效率。
更具突破性的是政务服务的嵌入,平台上线了公司设立登记、变更等6个企业高频办理事项,详细展示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咨询方式等信息,为影视企业提供“事前指导”,避免企业因流程不熟悉多跑冤枉路,切实优化了影视产业营商环境。
“拍在成都”实景片场升级
1万平方米基地覆盖多元场景 带动产业链聚集
与平台同步启运的“拍在成都”实景片场二期,让郫都影视拍摄的“硬件实力”再上新台阶。
这座总占地1万平方米的片场,是目前成都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实景拍摄基地,其一期以“差异化”为特色,打造了成都稀缺的纽约风场景;二期则聚焦“实用性”,瞄准剧组高频需求的家景场景,构建了郑州、哈尔滨、东京、东南亚、巴黎等不同地域风格的家居场景,以及专业医院场景,实现了从“小众特色”到“大众刚需”的场景覆盖。
“二期投用后,整个片场已形成完整的影视服务产业链,是成都面积最大、服务最全、业务量最大的实景拍摄基地。”影视城公司影视服务部负责人彭俊介绍,截至目前,二期已接待30余个剧组与拍摄团队,涵盖平面广告、微短剧、微电影等领域。“自片场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近200个拍摄剧组、直播团队,成为成都影视创作的‘热门打卡地’。”
片场的运营不仅提供了拍摄空间,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聚集。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便是受益者之一,其商务部负责人陈彦扬表示,“我们有大量百年车、近代车资源,之前主要服务年代戏和MV拍摄,现在通过‘拍在成都’平台,能更精准地对接全国剧组,获得更多合作机会。”
这种“片场+企业”的联动模式,正让郫都影视产业从“单点服务”向“生态协同”转变。未来,片场还将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交通及服化道配套,探索“影视+文旅”融合路径,让影视创作与文旅经济形成双向赋能,激活区域经济新活力。
随着“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与实景片场二期的正式运营,郫都正以更开放、更高效的姿态,迎接影视产业的新机遇,一座“全域服务、全链协同”的西部影视新城,正加速崛起。
记者 何曼青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