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

仲夏时节,三道堰镇秦家庙村稻田尽头,白墙灰瓦的小院“冬冬的院子”静静矗立。推门而入,农家气息扑面而来:青石板与屋檐下悬挂的辣椒遥相呼应;老木头搭建的房屋旁,甑子饭正散发着米香;远处树立着“郫都区青少年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牌子的农田里,稻苗和玉米正拔节生长。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

这座由口腔医生杨冬和妻子林洋打造的乡村院落,已成为承载农耕文明记忆、滋养青少年劳动精神的实践乐园。

故园新筑:从私人情怀到公共课堂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1

“这院子,是圆我自己一个梦。”杨冬摩挲着院内一件老旧的竹编背篼,眼神温暖。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口腔医生,心底始终埋藏着对故土的眷恋。于是,他寻觅并打造了这座院落。起初仅想打造一方私人休憩天地,未曾料想,对传统农耕生活的深情复原竟引发强烈共鸣。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2

杨冬与妻子林洋化身“时光收藏家”,收集了老式织布工具、竹编背篼、剁猪草的厚背闸刀等农具与生活器具,装了几大车。这些物件不仅点缀着小院,更构成了一个鲜活的“农耕工具微博物馆”。“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现在快绝迹了。”林洋感慨。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3

设计上处处可见巧思:开放式厨房让烹饪与自然相融;利用废弃沟渠改造的亲水区,成了孩子们摸鱼捉虾的乐园;老木搭建的休憩树屋点缀于休闲草坪,成为家庭打卡的温馨角落。原本的私人情怀之地,因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极致真诚与还原,生长为能同时容纳200人沉浸体验的“青少年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知行合一:在泥土中播种文化自信

“现在娃儿困在楼房里,抱着手机平板,哪晓得土豆是土里挖的,番茄是挂枝上的?”林洋道出创立基地的初心,“我们计划精准回应城乡认知的断裂,为孩子们构建起层次丰富的体验体系。”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4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知农事”。不仅可以完整参与播种、除草到收割的全周期农事,还可以挖土豆、掰玉米、稻田捕鱼、果树养护……汗水滴落处,方知“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亲手收获的蔬果,还可带回家分享喜悦。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5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习国风”。青砖小院内,传统文化可触可感。汉服礼仪体验、活字印刷的墨香、古法造纸的匠心……在专业老师引导下,传统文化变得生动立体。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领略“节气”里的中国智慧。清明采茶制茶、端午巧手包粽、中秋挥杵打糍粑……每个传统节日都结合民俗故事与特色劳作展开,让年轻一代在劳作中读懂祖先顺应天时的生存哲学。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6

从半日的“小小农夫初体验”,到两天一夜包含农田劳作、国学晚课、自然写生、手作工坊的深度研学营,冬冬的院子提供菜单式课程。孩子们在此获得的不仅是乡土农耕的体验,更是对生命成长、文化根源的深层体悟,以及团队协作、珍惜资源的宝贵品格。

激活乡土:小院涟漪推动乡村新变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7

“我们引入‘冬冬的院子’项目以后,对周边的人居环境、村民的观念、乡村经济等,都有带动影响。”秦家庙村书记助理卢亚雄说。“冬冬的院子”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对乡村美学的重新诠释。篱笆既是葡萄藤架,也是小院农家气息的点缀,废旧农具改造成景观小品,连排水沟都设计成蜿蜒的生态湿地……这种“看得见乡愁”的改造理念,让周边村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8

隔壁居民按照小院审美将自家房屋粉刷一新;附近村民纷纷将堆满杂物的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并种上花草靓化美化;村道、田垄四周也变得更加整洁。同时,小院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熟悉农事的当地村民被聘为“田间导师”,传授耕作技艺;巧手农妇在传统手作坊担任指导老师,将蒸馍、烩面等手艺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不仅带来稳定收入,更重塑了村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此外,区关工委作为共建方,亦借助基地平台,将劳动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更深入地播撒到乡间,环境美化与产业兴旺正形成良性互动。

秦家庙村“冬冬的院子”,泥土课堂里的农耕传承插图9

“我们想做的,就是让娃娃们记住,生活最本真的快乐和智慧,往往藏在这片泥土的馈赠里。”杨冬站在挂满老农具的廊下说道。这座由情怀浇灌的院子,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正以农耕教育为圆心,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晕开层层涟漪。

-END-

图文丨李林颖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

成都全城再生资源回收,详情咨询电话:18782191329。欢迎垂询。https://www.ronh.cn/99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782191329

电话咨询获取优惠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