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
目前已有119个国家
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
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
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
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那么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与登革热类似。主要发生在非洲、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等热带或亚热带区域。我国在南方部分蚊媒活跃省份也有一定的本地病例报告。
常见症状
1 |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等症状。 |
2 |
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 |
3 |
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
温馨提示: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需特别关注预防。
基孔肯雅热vs登革热vs疟疾
有什么区别
危险蚊族图鉴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可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按蚊:可传播疟疾
如何预防?
两个预防原则
01.旅行前,“防蚊” 功课不能少
1.备齐驱蚊液、防蚊贴等装备,穿长袖长裤加强防护;
2.查海关、卫健部门通告,了解目的地疫情; 按要求完成出境健康体检;
3.学点防蚊知识,针对性应对。
02.返程后,“健康守护” 要到位
1.做好 12 天健康监测(基孔肯雅热最长潜伏期);
2.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3.入境时若有不适,主动向海关申报。
三步防蚊攻略
01.断其根源:清积水
伊蚊喜好在容器型的小型水体产卵,幼虫就藏在水里,重点检查家中及周围。
清空容器:
花盆托盘、水培植物、水桶、各种闲置瓶罐、轮胎等积水务必彻底倒掉、清除,或者隔5天清洗换水。
疏通角落:
确保阳台地漏、空调托盘、饮水机接水盘等不积水。
盖好储水:
水缸、储水池务必加盖密封。
清理环境:
生活环境和小区的各种积水及时清理,疏通下水道,景观水体可以养鱼。不要在小区内、楼顶蓄水种菜沤肥。
02.护好自身:防叮咬
高危时段防护(黄昏/清晨):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
裸露皮肤涂抹合格驱蚊产品
居家防护组合技:
1. 物理防御:
纱窗+纱门双层防护
蚊帐(特别是婴儿床和儿童床)
2. 化学防御:
睡前开启电蚊香液。
03.科学灭蚊:更放心
必要时,社区针对外环境统一灭蚊更有效。
防蚊灭蚊不松懈
早发现症状早就医
健康防线靠大家筑牢
-END-
来源丨中国疾控中心、成都疾控、健康郫都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府郫都】